左。右。看
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
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
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
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
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
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
每月大獎「賞」三月得獎作品公佈!
每月大獎「賞」三月得獎作品公佈!
身為一個香港人,對五光十色﹑燈光璀璨的夜景一定不會陌生。你看過在迷霧中的維港嗎?今次被專業攝影師 Martin Lam 選為三月之每月大獎「賞」的得獎作品,就令你發現香港的另外一面︰迷濛之美。![]() |
Martin Lam 簡介 葉青霖(今 常霖法師)首位入室徒弟,全職攝影人,葉青霖教學團隊(Alain Yip Photography Tutors, AYPT)的首席導師。器材、技巧、燈光、後期、感覺都早在掌握之內。隨葉青霖踏上人生另一開始成為常霖法師後,Martin 也緊隨其師展開了人生和創作上的新旅程。「除了是工作、興趣、表達自己的媒介、日常生活一部份,及如生存所需的空氣外,攝影應該還有更多的可能性。而我正 向這未知的領域進發,尋找那只屬於自己的,按快門的理由。」 Martin Lam Fever 達人頻道專頁 |
香港夜景譽滿全球。不論這城市怎變,著名的維港夜景始終美麗。
從十多年前一張完美暴光 4"x 5" 正片隨手可賣上三、四萬元的年代,到現在千多萬象是常識的全民攝影年代,香港夜景一直是攝影者的題材。初學的一定拍過,職業的在工作上總有被要求過。拍了幾十年,除了景本身每年都在變,攝影上的變化卻沒多少突破。
拍攝夜景最常見的因素,多是為了要拍出「好」夜景而建立的︰
選個好天氣的日子才看得清看得遠,拍攝時間要選剛日落的 magic hour 才能拍出大廈的線條和天空的層次,拍攝位置來來去去也是那幾個「黃金位」。帶腳架、快門線、帶濾鏡、收細光圈慢快門。鏡頭用廣角,嚴緊一點的用移軸鏡或大 片幅相機。以上,就成就了大家見慣的標準香港夜景照。
可是,這是唯一的方法嗎?
不跟隨,甚至刻意去做錯,有甚麼不行嗎?
daniello 的夜景,選了在有霧的夜裡拍攝,時間也非 magic hour。構圖上用上了偏長焦的鏡頭,拍不到會展、太空館、文化中心......等地標。光圈沒收到最細、快門也未慢到非用快門線不可的設定。
沒有一點達「標準」,但卻成就了這張不一樣的夜景。
霧景能見度低,但可充滿詩意。拍攝半透明主體,要用背光才能拍出通透感。霧就是其中之一,而背光就在城市中。因此就算是霧景,畫面仍富層次。霧將街 上的燈光散開,大廈的線條就不會淹沒在黑暗之中。不貪心的取景,解決了從上往下拍大廈會變形的透視問題,也因偏長的鏡頭而增加了香港和九龍之間的壓縮感。 不太細的光圈令光點沒全變成微星,慢而沒過長的快門時間讓維港多了一份近來少見清淨的感覺。
「創作不要怕錯。事事只追求完美,會限制創作空間。」這是家師說的話。
在我來說,除了不要怕錯,更不要追求單一的美感。
美的計算,只是讓大家學習時較易掌握,絕非唯一標準。
單一的美感,像整容:第一個出現時很好看,多了就像複製人,全無特色個性。沒了感性,只剩下空洞的性感。也和整容一樣,單一的美學準則,不持久。
最後 DCFever.com 再次恭喜 daniello 得獎,並得到由 Datacolor 送出之 Datacolor Spyder4 Express 一個(價值 $980 ) 以示鼓勵,我們會有專人與你聯絡告知領獎事宜。
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
「小橋流水人家」 (ver.2)
晚上去聽了鄭文雅小姐的攝影講座「我是一隻小小鳥」,看了她近 10 年在世界各地所拍的各式各樣的鳥照片,及聽她分享了拍鳥照的苦與樂。
我很少拍鳥,個人只喜歡拍風景照,但這烏鴉硬是不肯飛走,趁講座還有點微溫,鋪一張上來。
我很少拍鳥,個人只喜歡拍風景照,但這烏鴉硬是不肯飛走,趁講座還有點微溫,鋪一張上來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